乃媽國中的時候少年不識愁滋味,為賦新詞強說愁.

1258698774625473.bmp 

 

 

一直想 : 如果地球毀了(現在應該差不多了),人類滅亡了.那又怎樣呢?

人活在世上的意義是什麼呢?

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,是嗎?

 拜讀完洪蘭教授的這一篇文章後,心裏踏實多了.

 

洪蘭:給年輕人生命的理想

 

作者:洪蘭  出處:天下雜誌

 

現在生命教育最迫切要做的是給年輕人生命的理想。人生的目的在於實現心中的理想,若是心中無理想,人生自然無目的,醉生夢死當然就成為生活的態度了。要實踐生命教育必須從實做中去求體驗,沒有體驗不會有感動,沒有感動就不會有學習。 

很多人不了解生命教育是什麼,甚至問,以前都沒有,為什麼現在要做、質疑它的必要性。其實生命教育很早就有,而且一直有在做,只是不叫這個名字而已。生命教育的核心是珍惜——珍惜光陰、珍惜資源、珍惜生命。中國人講究勤儉,勤儉就是珍惜、物盡其用、人盡其才。〈禮運大同篇〉的每一句話都是生命教育的精神。

在工業革命之前,物力艱難,人珍惜一絲一縷,天不亮就起來,做到天黑為止。當一個人勤奮做事時,心中只要有一線希望,他就會珍惜生命,因為透過勤儉苦讀可以改善生活。這是為什麼中國刑律對考場舞弊罰的很重,甚至腰斬,那是僅次於凌遲的刑罰,因為科舉是窮人翻身唯一的途徑,必須要公平。統治者知道只要老百姓心中有希望,再苦的生活也過得下去,一個人若珍惜自己的生命就不會造反。中國有「皓首童生」這句話,考了一輩子,頭髮都白了還是童生,但是仍然再去考,因為只要不死,中舉的希望還在。

不能吃苦

但是現在不同了,機器代替了人力,節省了時間,充裕了物質,照說人應該更加努力去求心智的長進,但是人都是好逸惡勞的,俗語說「要飯三年,知縣不幹」,不勞動,體力就衰退,而毅力來自體力,孟子說,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,必先勞其筋骨,」勞其筋骨才有體力去苦其心志,人生最悲哀的事莫過於壯志未酬身先死,自古英雄只怕病來磨,人一病,再大的壯志也都付諸東流。

所以柏拉圖在他的《理想國》中說「二十歲以前雅典的公民只要音樂和體育的教育就夠了。」體力和毅力是一體兩面。毅力其實是成功的首要條件,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人,但一定是鍥而不捨、最有毅力的人。現在孩子四體不勤、五穀不分、體力不行,不能吃苦,哪來的毅力呢?

最糟的是現代人不需為衣食忙碌後,就不知該如何打發時間,產生「殺時間」(kill time)的現象。年輕時,時間是殺不完的,因為明日復明日,明日何其多,今天去了,明天又來了,等到發現萬事皆蹉跎時,已經來不及了,因為人生不能逆轉。這是生命教育要從小做起的原因之一,等黃土埋一半才醒悟時,就來不及了。

在物質充裕時,人不再惜物,用過即丟,人對只用一次的東西是不會好好去做它,就失去了敬業的精神。這個不珍惜物力、不敬業的習慣養成後,對生命的價值也改變了,活不順利就自殺,重新再來過。

 

從實做中求體驗

早期的人對自己都有一番期許,例如早早念完書,出來就業可以幫忙家計,減輕父母負擔;快快長大可以念書報國。現在的孩子不但對國家認同薄弱,對自己家庭,甚至對自己的認同都不見了。六○年代在保釣時的留學生,大家遊行呼喊「國土可以征服,不可以斷送,人民可以殺戮,不可以低頭」,當孩子壯志凌雲時,他怎麼會輕生?韓信可以忍跨下之辱,因為他心中有帝王之志。

現在生命教育最迫切要做的是給年輕人生命的理想。人生的目的在於實現心中的理想,若是心中無理想,人生自然無目的,醉生夢死當然就成為生活的態度了。要實踐生命教育必須從實做中去求體驗,沒有體驗不會有感動,沒有感動就不會有學習。學習最有效的方式是情緒與動機,我們從老鼠的實驗上看到主動與被動雖只是一念之差(一個是自己想做;一個是自己不想做,被逼著做),但是在神經連接的密度上就有顯著的差異。生命教育很抽象,不易說教,必須靠實做去體驗,因為經驗會促使神經連接,神經連接會形成迴路,變成他的思想。

我曾經帶我的兒子去麻瘋村服務,當他看到那裡的小朋友鉛筆用到只剩一寸還用樹枝綁著在用時,就深悔自己過去的浪費。心中有感動就開始惜物了。這個改變是發自他內心,是主動,跟因父母、師長的嘮叨而不得不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。他在這次志工服務中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,因為理念相同,一直保持聯繫,成為人生路上的好伙伴。

許多人都對「人生以服務為目的」嗤之以鼻,其實這句話就是生命教育的外顯,有能力服務別人,表示我們比別人強,這帶給我們信心;能夠付出,表示我們比別人多,這帶給我們滿意,一個人對自己有信心、很滿意,他就快樂了。古人說「施比受更有福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

生命教育的推行不難,從每學期志工服務開始做起,一旦做過志工,很多人一生都是志工,不但他自己生活充實了,我們的社會也變美好了。

**本文出自天下雜誌2009教育特刊:生命教育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cy198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